相簿

文字,是靈魂的印記

寫作,穿越時空,低語著人性的細膩,情感的微妙和心靈的震顫。

楊憲宏在寫作的靈現一書中,以他深沉澄澈的筆觸,為我們鋪展出一片寫作的星空。在這場AI春來怒放的盛世中,我們見證技術飛躍的偉大時刻之時,文字依然有他獨特的{重力},能牽動人心同無形的磁場,持久的吸引著人們,激盪起心靈的漣漪。

這種力量,是一種永恆的沉澱,他也深植在每個讀者的內心~


自性(self)是榮格˙心理學的核心概念,榮格也認為這是精神發展的終極目標。作者艾丁傑在書中以神話、聖經、宗教文獻、煉金術文獻、藝術文學與夢境等豐富的資料,為自我朝向自性開展的歷程,提出精彩的闡釋。

基督教會發源於羅馬帝國的統治之下,終其歷史與不同帝國結下恩怨情仇複雜的關係和互動。教會與帝國到底應該存在甚麼樣的關係?

【義工記者Umav台南報導】台灣本土神學研究中心(ACTT)2月15日舉辦神學讀書會,由Payuan(排灣)中會傳道師Tjanubak(蔣記剛)分享日本學者松田京子的《帝國的思考:日本帝國對台灣原住民的知識支配》,反省殖民者「不把人當人看」的思維,邀眾人以去殖民和處境化思考,關注台灣在地議題。

【陳逸凡台南報導】恩惠基金會與台灣本土神學研究中心於1月4日下午假台灣教會公報社台南門市舉辦《民主與召命的距離》新書發表會,該書由台灣本土神學研究中心主任黃伯和牧師主編,收集11篇研討會論文,從不同角度耙梳基督信仰與民主政治的關係。會中並同時發表《故事神學詮釋學與台灣本土神學》與《神恩處處崎嶇路》2本書。

【編按】12月11至13日,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傳道委員會、台灣本土神學研究中心、台南神學院、台灣教會公報社、恩惠文教基金會及亞洲神學學會(ATA)於台南神學院黃彰輝紀念圖書館舉辦「新眼光讀經」國際研討會。

【陳逸凡、張原境台南報導】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傳道委員會、台灣本土神學研究中心、台南神學院、台灣教會公報社、恩惠文教基金會及亞洲神學學會(ATA)12月11至13日於南神黃彰輝紀念圖書館舉辦「新眼光讀經」國際研討會,包括新眼光讀經手冊編輯撰寫團隊,以及來自巴西、印度、印尼、緬甸、菲律賓、孟加拉、馬來西亞、斯里蘭卡等地代表與會,期待探討出嚴謹的釋經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