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5週末神學沙龍:傀儡花

2022-01-14

01/15週末神學沙龍- 

 導讀大綱:

〈當蝶翅翩翩拍動的1867〉

《傀儡花》小說主要描述發生在1867年台灣恆春半島的故事,事件中包含有文線記載的歷史事件與九成的真實人物。而故事中關鍵人物「傀儡花」指的是女主角「潘蝶妹」,蝶妹是為客家人父親和嘉禮番公主的混血女兒,是作者筆下的虛構人物,卻是貫穿故事核心,連結各族群的角色。

故事從美國「羅妹號」船難起始,船上十多人改乘小船來到恆春半島,遭當地原住民誤殺,引發美國和大清國之間的緊張關係。美國駐廈門公使「李讓禮」奉命前來調查,卻因語言、風俗和原住民對西方人的不良觀感等,使得雙方劍拔弩張。最終在斯卡羅族頭目「卓杞篤」努力之下,化解這場危機。

美國領事曾與「瑯嶠十八社總頭目」簽署國際條約。1867年的這些史實,牽動了台灣的命運。作者認為,「1867年台灣南角的偶發船難與美國船長夫人之死,可說是台灣近代史轉捩點。」

本書背景為1867年的台灣,「瑯嶠」是台灣多族群並立雜處的縮影。「瑯嶠」是指今屏東枋寮以南,當日不屬大清統治之下的狹長地域,比當今恆春半島大一些。1867年的瑯嶠,有福佬人中心的柴城(那時的瑯嶠,主要是指柴城),有客家人中心的保力,有馬卡道平埔大聚落的射寮,以及閉關自守的傀儡山生番(現是排灣、魯凱,以及半消失的斯卡羅族)(這些原住民族群名詞都是後來伊能嘉矩研究台灣原住民*1896年後才有的名稱)。本書的寫作過程和背景知識幫助讀者再思台灣本土史觀與原住民史觀的建構與反省。

「與他族相互融合是他唯一的選擇

少數的聲音堅持著無瑕的血緣

文化無法招架於前來的侵入者

而終究她遺失了名字」--荷蘭駐台代表胡浩德

註:台灣數場國際衝突與互動事件皆發生在那個年代:

1867年 羅妹號事件

1871年 琉球漂民事件及後續引發的

1874年 牡丹社事件